国际空运一站式服务引领者

郑州机场货物进出口零等待 货运总量全国前十

  今年上半年,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速在全国前20大机场中均居第一。特别是货运总量排名超过厦门、昆明、重庆、南京,由去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8位,跻身全国主要机场前十。

  今年下半年,郑州机场将通过新进客运、货运航空公司等多种举措,确保全年旅客吞吐量实现1450万人次,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5万吨,巩固“大枢纽”成果。

  数据:

  上半年客货吞吐量

  全国前20大机场增速第一

  刚刚过去的7月,郑州机场的旅客发送量,创下了今年的单月最高。

  昨日,郑州机场传来消息:2014年7月,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3.5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3.95万人次,创今年单月旅客量新高,同比增长20.02%。

  客运量的增长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和全货机承运量的增长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8.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66%,占旅客吞吐量的5.84%;完成货邮吞吐量2.7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9万吨,同比增长158.7%,占货邮吞吐量的57.04%;全货机承运货邮量1.97万吨,同比增长207.83%,占货邮吞吐量的71.54%。

  “从6月底排名情况来看,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速在全国前20大机场中均居第一,行业排名分别为第18位(比去年同期上升1位)和第8位(比去年同期上升6位);运输飞行架次排名第14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郑州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23家,货运航空公司16家,通航城市86个,比去年新增10个,累计开通航线161条,比去年新增18条,其中国内客运航线118条,比去年新增13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国内货运航线4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4条,比去年新增8条。

  客运:

  拟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

  加密到干线机场空中快线

  2014年7月4日,韩国真航空公司郑州至韩国襄阳国际机场的航线首航仪式在郑州机场举行。这条航线,是郑州机场继开通韩国首尔、务安、济州、清州、釜山航线之后,开通的又一条飞往韩国的航线。

  该航线的正式开通,满足了我省赴韩国江原道商务、旅游的需求,完善了郑州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同时也拉开了郑州机场下半年巩固“大枢纽”成果的大幕。

  据悉,在客运方面,郑州机场在今年下半年将“多驾马车”共同起步:积极筹备设立运营基地,促使西部航空、东航和厦航在郑州机场设立运营基地,增加驻场运力;加大航线航班引进力度,计划新引进乌鲁木齐航空,加密郑州至乌鲁木齐航班;在郑沪、郑昆空中快线基础上,开通郑州至国内主要干线机场空中快线,推进海南航空和鄂尔多斯等中小机场在郑州开展中转业务;配合实验区管委会,尽快促成在郑州机场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

  货运:

  8月底前有望试运行

  比利时邮政跨境电子商务

  围绕“国际货运”的大型枢纽机场建设目标,郑州机场下半年在货运方面,也将有大动作。

  首先是引进更多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重点引进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航空、马来西亚货航、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航空,推进与土耳其货航和阿联酋航空合作,争取开通郑州至吉隆坡、郑州至莫斯科、郑州至比利时列日货运航线,力争促成新加坡货航开通河内至郑州至迪拜货运航线。

  此外,还将促使卢森堡货航将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由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4班;推进东航物流、卢森堡货运、马来西亚货航,将郑州机场作为具有空空中转和集散中心功能的“双枢纽”机场。

  郑州机场还将加强与比利时邮政、德国邮政以及义乌小商品城相关货代企业合作,在郑州机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其中,比利时邮政在郑州机场开展的一般进出口模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力争8月底前试运行。

  通关:

  区港联动

  货物进出口“零等待”

  在加快货物进出口通关速度方面,郑州机场也在积极努力。

  郑州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与郑州海关沟通对接,促使其尽快批准区港联动项目,实现综保区和机场口岸无缝对接,为航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航空货运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区港联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口岸资源,无缝对接沿海港口和境外市场,提高我省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和区域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为郑州航空口岸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货源支撑,有利于推动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及中西部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建设,更好地服务郑州航空港。

  名词解释

  区港联动,是指按照大通关的口岸管理模式,整合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机场口岸的区位优势,在综合保税区和机场港口岸之间开辟直接通道,应用先进科技监管手段,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对常规的通关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提高通关效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化通关新流程,促进综合保税区和机场口岸在区域、资产、信息、业务等方面的联动发展,实现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